跑步最大心率实测流程 文|徐国峰 在训练中对我们有意义的并非心率,而是“心率区间”。心率区间可由最大心率(或储备心率)的百分比计算出来,所以我们必须先知道自己的最大心率。 - - 那要怎么知道自己的最大心率呢? - 大部分的人会直接采用网络上或书本上的公式进行计算,但那“非常不妥”,原因在于公式计算出来的最大心率是某个特定族群的平均值(相同年龄、性别或体重的人),以最常见的“220-年龄”来说,等于是假设相同年龄的最大心率都一样,但你我都知道,跟你同样岁数的人,最大心率也可能差很大! 要怎么测呢? 有三种方法,我认为最佳的方式是在约400米的陡坡(5%)上进行,若住家附近找不到这样的坡,可以改在操场和跑步机上测。下面是我参考了许多检测方式后所拟定的检测流程,目前都较顺利实作过多次,供大家参考: 注意:测量最大心率具有一定风险,务必在身体健康并状况佳时进行。 - - 三种最大心率检测流程 - 【NO.1:陡坡版】 1. 戴上心率表慢跑暖身十分钟,手摸脉搏来确认心率表上的数值是否与实际心率相符。 2. 第一趟:用八成力去跑完第一趟的400米陡坡,到坡顶后查看心跳数。完成慢跑下坡,在坡底休息3分钟,接着跑第2趟。 3. 第二趟:用九成力冲上坡(勿用全力),在坡顶一样记得查看心跳数。完成慢跑下坡,休息3分钟。 4. 第三趟:用十成力冲上坡(全力以赴),此时我们会得到一组最高的心率数值。假设跑者A第三趟跑出的心率是190 bpm,但还没结束,接下来你要告诉自己:“第四趟我要比前一趟的心率再多一下,以跑者A来说,他心理上的目标是191 bpm”。第三趟之后到坡底的休息时间都延长为5分钟。 5. 第四趟:跑第四趟的用意是要确保你的心率是不是已经到达极限,但如果第4趟测到更高的数值,就要依前一个步骤再跑一趟,直到你再也跑不出比前一趟更高的心率为止,这样量测到的才会是我们的最大心率。 也就是说:“最大心率会出现在倒数第二趟”。 【NO.2:四百公尺操场版】 此版本,较适合第一次测试的人,直到其中一个800米的最后400米无法维持在设定的配速区间内(若有在表上设定配速警示的话,最后400米手表会一直提示),仍需尽全力跑完,再直接跳到最后的休息,最终看手表纪录中能持续10~15秒的最高心率值: 1.暖身:第一个800米,配速6:30~6:00 2.第二个800米,配速6:00~5:30 3.休息慢跑400米,心率维持在130~155 4.第三个800米,配速5:30~5:00 5.休息慢跑400米,心率维持在130~155 6. 第四个800米,配速5:00~4:30 7.休息慢跑400米,心率维持在130~155 8.第五个800米,配速4:30~4:00 9.休息慢跑400米,心率维持在130~155 10. 第六个800米,配速4:00~3:30 11.休息慢跑400米,心率维持在130~155 12.第七个800米,配速3:30~3:00 13.休息慢跑400米,心率维持在130~155 14.第八个800米,配速3:00~2:30 15.休息慢跑:慢跑800米,心率低于155即可 很少有人可以跑到第八个,一般都会在第五到六个就会结束 【NO.3:跑步机版】 1. 先找出自己处于乳酸阈值的临界速度,可以利用耐力网能力检测的功能,输入自己3K、5K、10K或半马的最佳成绩,按检测,右下角的T配速即为你的临界速度(点选“时速”可以切换成跑步机常用的速度单位)。例如:10KM最佳成绩为50分,输入耐力网后可得知T配速为11.8 km/hr。 2. 先确认心率监测器正常运作:戴上心率表,试跑1分钟后,按脉博算10秒的心跳数再乘以6,看是否跟心跳监测器读到心率一样。 3. 接着以自己熟悉的配速在跑步机上面热身10分钟,开始时会以T配速(以上述为例即是11.8 km/hr)进行检测。 4. 之后2分时会上升1%坡度,重复这个循环,如果表示不行时,请努力撑完最后30秒,结束后就可以检测到受试者的最大心率。 训练使用的跑步最大心率应是某个在一般训练情况下能持续“10~15秒的稳定最大值”,这将会更贴近您真实的训练状况,也让RunningQuotient分析的数据更为准确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