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跑力值」(VDOT)一直以来都是跑步能力的指标,只要跑者在比赛或测验中跑出「PB」(Personal Best, 个人最佳成绩),跑力值就会更新,连带所有对应的训练配速也会改变,如此才能继续用适当的配速来训练。但受限于过去一直没有很好的工具让我们「实时」知道自己的跑力,总是要等到比赛或测验时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进步(或退步)了,跑力也只能在那时候才能更新。
现在心率装置相当普及,我们知道同样的配速下心率变低,或是在同样的心率下跑出更快的配速,就代表身体变得比之前更有效率。但问问自己「实质上到底进步了多少?」你可能会说「同样是5:00/km的配速,之前心率要150bpm,现在只要148bpm」,但再深入想想,这样的变化实际上对比赛表现影响有多大?训练配速又该怎么调整?如果心率跟跑力可以互相结合在一起,这样会不会让数据变得更有意义?
以往我们都会要求学员输入最近六个月内某一个比赛距离的成绩(例如5公里跑25分30秒),才能知道学员的能力在那里,也才能帮他/她开出合适的训练计划。但这有一个缺憾,因为我们常遇到一些学员会在测验时失速(特别是新手),刚开始跑太快,后面只能用走路或慢跑回来,这样得到的跑力值跟训练配速根本不准,而我们又不可能叫学员「再跑一次!」。
「实时跑力」是根据每一次训练或比赛纪录的心率及配速数据,透过回归曲线找出符合你目前体能状况的跑力值;只要每次训练完后把纪录上传到RunningQuotient,我们就可以在纪录中看到今天的跑力值,因此命名为「实时跑力」。
有了实时跑力之后,我们就可以更轻松地掌握自己或其他跑者的能力。只要戴上心跳带去慢跑二、三十分钟,并将纪录上传到RunningQuotient后,马上就可以根据刚刚的跑步数据找出跑力值,所有训练配速也都通通显示出来了,对于害怕测验跑不好的学员可是一大福音啊!
至于「当前跑力」则是透过长期的实时跑力所推算出来,用来评估跑者的真正实力,并根据它来找出对应的训练配速区间。我们的跑步能力并不会每天都维持在同样的水平,很多时候会因为不同的训练或比赛、甚至是工作或生活压力而让跑力出现上下浮动,因此不可能要求每一次实时跑力都要往上进步,这也不符合人体进步的周期。
「当前跑力」可以让我们知道跑者最近的跑力值平均而言有多高,RunningQuotient也会根据当前跑力来调整训练配速,只要在近期的实时跑力有上升的趋势,『当前跑力』就会跟着提升,各强度训练配速也会随之调整。所以在准备一场目标赛事时,「当前跑力」应该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变高,并且在最后阶段达到最高峰。
|
|